Search


「一般人往往認為,提到賺錢謀生,你必須做出抉擇,要不就做喜歡的工作,要不就做賺錢的工作。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「一般人往往認為,提到賺錢謀生,你必須做出抉擇,要不就做喜歡的工作,要不就做賺錢的工作。黑馬告訴我們,事情不是這樣。……他們提出一種新的成功定義,適合個人化時代,彰顯個體性的重要:個人化的成功,就是『兼顧』實現自我和成就卓越。」

《黑馬思維》的作者是兩位教育學者,過去幾年內,他們從哈佛大學開始,積極在美國各地推動所謂的「黑馬思維」,來取代傳統的「標準化思維」。

所謂的標準化思維,按照他們說法,是這樣的:

「一九五○年代開始,說到最顯著的標準化人生之路,大概非律師、醫師和工程師的職涯莫屬,除非按部就班地經過每一個階段的學習與訓練,否則幾乎不可能成為該領域的專業人士。高中,醫學院預科,醫學院,醫師執照考試,實習醫師,住院醫師, 正式醫師──終於功成名就!二十世紀以降,幾乎各行各業都經過標準化。」

「標準化的職涯,帶來標準化時代的成功定義:在體制裡往上爬以得到財富和地位。當功成名就的定義如此一清二楚,社會裡的每個人都只看得見一條道路:選擇你的職涯目標,接受所需的訓練,不屈不撓地走到終點。無怪乎自我實現不在成功的標準公式裡。自我實現關乎個人,但個體性早在標準化時代的開端即遭抹除,不在那條筆直的大道上。」

「在工業化世界,標準化的單一價值觀就這麼隨著工廠和學校蔓延擴散。這很不人性,我們卻全心接受,原因在於社會向我們暗示:如果你沿著筆直的大道往目的地走,你會得到工作、社會地位以及財務安全。」

「根據『標準化協定』(Standardization Covenant),只要你拋棄一己對自我實現的追求,投入標準化職涯,社會就會給你獎賞。」

「為什麼有人會接受這種否定自我的條款呢?原因在於這個標準化協定看起來很公平──尤其跟先前的時代相比。十九世紀,只有特權人士──對的家世、對的種族、對的宗教、對的性別、對的銀行戶頭等──才真正擁有機會。相較之下,這個標準化協定似乎能夠真正地唯才是用。」

「在這個協定下,不是每個人都能成功,你還是需要辛勤工作並展露能力,才能有所成就。但是,至少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任何人都享有成功的機會。表面上,這協定的保證至今仍然成立:誰在標準化體制裡展現最強的本事,就能享有社會上最大的機會。」

「修同樣的課,但得到更好的成績;考同樣的試,但得到更好的分數;攻讀同樣的學位,但上更好的大學。這個標準化協定最主要的成功法則,可以歸納為以下十個字:跟別人一樣,但做得更好。」

但他們認為,時代已經不一樣了,在這個時代,人們需要丟掉對於標準化思維的執念,轉而擁抱所謂的黑馬思維。

乍看之下,黑馬思維有點像所謂的「追求你的熱情」(Follow Your Heart!)。但兩位作者說,這種想法還是不脫標準化思維。

他們寫道:

「在西方社會,我們常聽到要遵循你的熱情。根據這個觀點,熱情是源自內心深處的能量,是一種單一方向的力量,就像地球的磁極永遠指向北方。我們無法讓熱情順應我們的人生,只能讓人生順應熱情。」

「這種觀點和標準化協定非常契合。標準化協定正是希望人人朝著單一方向前進。標準公式是,你需要知道目的地。如果你能把熱情統整到一個熾烈的方向,那就只要再選一個契合你的熱情、遙遠的職涯目的地就好。比方說,如果你對醫學有熱情,你就朝醫學院的階梯爬上去;如果你對電腦有熱情,你就設定一條通往矽谷工作的求學之路。」

「黑馬思維反對這種觀點。對黑馬而言,熱情不僅有很多方向,還會變動。關鍵是由你掌控。熱情不是用來遵循的,而是可以打造的。打造熱情的關鍵不是遵循心裡最熾烈的一股動力,而是妥善調和許多不同的動 力,愈多愈好。你找出愈多微動機加以善用,你的人生就愈能與你的興趣相結合。」

但是如何找出所謂的「微動機」呢?作者提出了所謂的「評判遊戲」:

「過去這一週,你評判了別人多少次?你評判的對象可以是同事、電視上受訪的人, 或和你在店裡一起排隊結帳的人。我們認為是在評判他人的同時,其實也洩漏了你的內心。」

「微動機是強烈而持久的感受,深藏在無意識裡,包括細微偏好、清楚欲望和私密渴望。在評判遊戲中,目標是善用你對別人的直覺反應,抽絲剝繭地找出你的微動機來。」

「評判遊戲有三個步驟。第一,意識到你在評判別人。我們一天到晚在評判人,這是人類天生的反應,對象包括郵差、警察、按摩師、鄰居、店員,或是在推特上針砭時政的人。只是現在你需要意識到你什麼時候在評判別人,有意識地留意你的反應。」

「第二,辨別你評判別人時的感覺。你怎麼知道何時能發現微動機?那就是在你有強烈反應的時候。那感覺可以是正面或負面,可以是稱揚或譴責,反正有感覺就對了。請記得,你是在設法直探自己真實的情緒核心。」

「第三,問自己為什麼有這些感覺,要誠實回答。知名物理學家費曼(Richard Feynman)說得很好:「你千萬不要騙自己──自己是最好騙的。」留意看看,如果你跟你評判的人交換人生,你會喜歡什麼?會討厭什麼?」

「要記得,評判遊戲不是要高高在上地數落或稱許別人,重點完全不在他們。你不必故作客觀,那樣就錯了。遊戲目標是要利用你強烈的情緒反應,發現心中暗藏的欲望。」

透過關注自己的微動機,作者強調,帶有黑馬思維的人要有目標,但可以忽略目的地:

「從黑馬思維觀之,標準化時間顯然有礙於追尋卓越,害你在落後標準進度時失去希望。你休學了幾個學期,卻眼看別人準時畢業,心裡惶惶不安。你在低階職位載浮載沉,看著別人步步高升,也許感覺人生黯淡。每次你讀到矽谷企業家、職業運動員或醫學院畢業生的平均年齡,也許覺得自己已經錯過良機。連體制對退休的概念都局限住我們,我們感到被世界逐漸推往盡頭。簡言之,由於標準化時間的緣故,我們完全將注意力放錯地方。」

「然而有個解方:我們可以忽略目的地,關注手中的機會,而非道路的盡頭。」

「黑馬不是遵循他們的熱情,而是了解他們的微動機,藉此打造出熱情。他們不是被動接受某個目標,而是做出大膽的行動,主動打造出目標。」

「當你真正依據自己的微動機做出選擇,十之八九會選得不錯。原因在於,根據自我認知的選擇好過毫無根據的選擇。在前面階段你能得到很多,卻沒多少好失去,做出壞選擇的機率相對較小。」

「你愈了解自己,所做的選擇就愈適合自己,對人生也更滿意,可以一步一步穩穩邁向卓越,最後迎向快樂的勝利時刻。你環顧四周,欣然發現,一個個機會都非常好。」

--

*陶德‧羅斯、奧吉‧歐格斯,林力敏譯,《黑馬思維:哈佛最推崇的人生計畫,教你成就更好的自己》,先覺出版 - 思潮的最前線,知識的最先覺 ,2019。
▎博客來☞ http://bit.ly/2XtcpCq

#說書 #閱讀日常 #工作 #黑馬思維


Tags:

About author
在日常生活中,我們都有使用定位地圖和導航的經驗,目的地上方顯示的經緯度,標誌著我們在地球上的位置,讓我們得知自己所身處的街道和相對的位置。 不過,尋找地球刻度的過程,卻得回溯到五百年前的地理大發現時代,經緯度的尋找、發現乃迄於確立,整整花了一代人的心血。這些尋找地球刻度的先行者,從測量太陽、月亮和天象的過程中,逐步摸縮出一套準則,最後才有了航海鐘的誕生。 那知識呢?我們可以有測量知識的辦法嗎?資訊要如何轉化為知識?幸虧人類世界有一種叫做「書本」的東西,它是用來承載知識的載體和媒介,渺小的人類就可以利用書本來測量知識。 知識是沒有邊界的怪獸,我們很難為它畫出疆界來分類。我們只能倚傍書本作為閱讀和理解知識的起點,利用書本系統地或化約地學習一套知識。 被捧讀在手上、諷誦於心上的書本就如同具體的導引,透過書本所標明的頁數和章節,我們可以得知還需要多少時間,我們可以習得這套作者給出的知識,我們得以安排閱讀的行程表。 那麼,要怎麼測量書本呢?開數、裝幀和設計是知識的表皮,許多讀者是受到書本表皮的吸引而展讀。對書本內部所蘊藏的知識進行測量的工作,則得依賴「書評」,書評可說是知識這張航海圖上的定位。 我們認為,書評是一張入場卷,邀請讀者一同審視知識。書評訴說著作者的意圖、寫作的策略和傳遞的訊息,直指書本內中的誤解和謬誤,同時又訴說書本透露的專注與創見。
如果閱讀是生活的態度,那書評絕對是優雅的試煉。 投稿、合作案請洽:[email protected]
View all posts